2002年8月,教育部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本纲要是新时期普通高校制订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也是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评价的重要依据。《纲要》第五条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规范体育教学制度,学习国内外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我校的具体情况,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视角全面认识体育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为基础,制定该教学大纲。
一、概述
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课程教学形式。结合课内外的多种自主锻炼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需要学生做什么,变为学生根据自身状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1.运动参与目标:
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深刻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及其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运动技能目标:
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较熟练掌握两项以上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身心健康目标:
根据学生需要来精心设计体育课程教学,使学生在课内外体育运动实践中,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和提高,保持良好的生理健康状态。并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学生的个性、潜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示,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社会适应目标:
根据体育课程独有的学科性质特点,通过运动竞赛的对抗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体育课程设置
充分考虑我校现有体育场馆设施、师资队伍状况以及学生对课程设置的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体育资源,预开设体育课运动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围棋8门课程。
三、体育课程学分设置
体育课程设2个必修学分,大一大二两学年四学期每学期0.5个学分。
四、体育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体育课成绩由学习态度、专项成绩、身体素质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定量或定性的评分标准。体育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优(85-100),良(70-84),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
五、体育课程要求
1、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法规性文件要求,体育课程未修满规定学分不能毕业,只能作为肆业处理,只有在新学年补满必修学分后,方可补办毕业证书。
2、体育课程不及格只能重修,原则上不能补考。如因运动受伤等原因,经任课教师同意方可缓考,并在新学期开始前三周进行补考。
3、体育课程缺课(见习、请假、旷课)累计达1/3总课时者,该学分必须重修。
4、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应出具医院“不能或免于”体育运动相关证明,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应做针对性安排。
六、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体育理论课程
1.体育课的目的、任务
2.篮球比赛规则与裁判
3.排球比赛规则与裁判
4.足球比赛规则与裁判
5.乒乓球比赛规则与裁判
6.羽毛球比赛规则与裁判
7.体育舞蹈的规则与裁判
8.围棋的规则与裁判
9.健身的知识、方法、监测、预防运动损伤
10.体质测试的练习手段、测试方法及要求
基本要求:
1. 了解体育的目的意义
2. 初步了解篮球的比赛规则与裁判知识
3. 初步了解排球的比赛规则与裁判知识
4. 初步了解足球的比赛规则与裁判知识
5. 初步了解乒乓球的比赛规则与裁判知识
6. 初步了解羽毛球的比赛规则与裁判知识
7. 初步了解体育舞蹈的比赛规则与裁判知识
8. 初步了解围棋的比赛规则与裁判知识
9.掌握开运动处方的方法、原则
10.了解学生体质测试的方法,掌握体质测试的练习方法
(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关身体素质
基本内容:
1.短跑(跑的专门性练习、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
2.长跑(起跑、弯道跑、途中跑),男:1000米、女:800米练习
3.跳远(立定跳远)
4. 各种身体素质练习方法
5. 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坐位体前屈
基本要求:
1.掌握短跑的基本技术
2.掌握长跑的基本技术
3.初步掌握跳远的基本技术
4.初步掌握各种身体素质的练习方法
5.掌握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的动作方法和练习方法
(三)足球
基本内容:
1.颠球:双脚颠球、大腿颠球
2.踢球:脚弓踢球、脚内侧踢球、外脚背踢球技术
3.停球:脚弓停球、脚背内侧停球、胸部停球、脚外侧停球
4.运球,运球过人
5.头顶球
6.足球战术
7.教学比赛
基本要求:
1.掌握停球技术
2.掌握踢球技术
3.掌握运球技术
4.了解头顶球技术
5.了解足球战术
(四)篮球
基本内容:
1.篮球的基本步伐
2.运球
3.双手胸前传接球
4.男:单手肩上投兰及三步上篮,原地跳投;女:双手胸前投篮及三步上篮
5.运球过人及防守,进攻与防守基础配合
6.教学比赛
基本要求:
1.让学生了解篮球的基本步伐
2.能初步理解掌握运球技术
3.能初步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4.掌握投篮及三步上兰技术
5.了解篮球进攻防守技术
(五)排球
基本内容:
1.排球的准备姿势与基本步法
2.传球技术
3.垫球技术
4.发球技术
5.扣球技术
6.教学比赛
基本要求:
1.让学生了解掌握排球的准备姿势与步法
2.掌握排球的基本传球技能
3.学会排球的基本垫球技能
4.男生能掌握上手发球技术,女生能掌握下手发球技术
(六)羽毛球
基本内容:
1.握拍方法
2.基本步法
3.发球、接发球技术
4.击球技术
5.吊球技术
6.扣杀球技术
7.搓球技术
8.教学比赛
基本要求:
1.掌握正确的握拍方法
2.至少掌握一种正确的发球方法
3.掌握正手击后场高远球技术
4.初步了解吊球、扣杀球、搓球技术要领
5.初步了解搓球技术
(七)乒乓球
基本内容:
1.握拍方法
2.基本步法
3.推挡技术
4.发球、接发球技术
5.攻球技术
6.搓球和提拉球技术
7.乒乓球战术
8.教学比赛
基本要求:
1.掌握乒乓球的握拍方法和基本步伐
2.掌握乒乓球的推挡技术
3.掌握接发球技术
4.掌握攻球技术
5.了解搓球和提拉球技术
6.了解乒乓球的战术
(八)围棋
1.围棋规则
2.吃子方法
3.死棋活棋
4.常用定式
5.潮流布局
6.中盘攻防
7.官子技术
8.教学比赛
基本要求:
1.掌握围棋规则
2.掌握基本吃子方法
3.掌握死活棋型
4.掌握常用布局定式
5.有围地概念
(九)健身操
基本内容:
1.形体训练
2.基本步法
3.基本手势、上肢动作
4.基本动作组合练习
5.成套动作难易等级学习
6.加器械健身操学习
7.强度与放松练习
8.教学比赛
基本要求:
1.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方法
2.掌握健身操基本步法
3.掌握健身操基本手势、上肢动作
4.掌握健身操基本套路组合
5.至少掌握1套完整的健身操动作
6.掌握音乐与动作的节拍分析
(十)体育舞蹈
基本内容:
1.体育舞蹈乐感及舞蹈“架型”练习
2.基本的升降摆荡练习
3.运步练习 、反身动作练习、头部摆动练习、扭动练习
4.基本动作组合练习
5.慢三、平四、伦巴动作组合练习
6.教学比赛
基本要求:
1.掌握不同舞种的音乐节奏
2.掌握的基本舞步的升降、摆荡
3.掌握慢三、平四、伦巴的基本动作组合
八、课程教学建议
(一)任务引领法
体育课程不同与其他学科,大学体育教学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脱节的过程。学生经过几年的学校体育学习或校外自身学习,每个学生对某项运动技能的掌握是千差万别的,而且相当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动作定型,这时候再让他们改掉不足之处,学生的抵触情绪比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在每个技能的教学之前,先提出该技能需达到的要求,再让学生按他们原有的动作习惯进行练习,指出学生实际效果与所要求之间的差异。适当时机召集学生,帮他们分析达不到要求的原因,诱导其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这种教学方法能较好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调动学生练习的兴趣和欲望,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精神。
(二)分层教学法
由于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每个学生对某项运动技能掌握的程度是不同的。对同一动作,有的学生不需练习就能达到要求,而有的学生需经过努力不一定能达到要求。因此,体育课程中的分层教学尤显重要,每个运动技能教学之前,根据不同难度设计不同环节教学环节,对不同资质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此种教学方法能为高水平的学生和低水平的学生都制定出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团队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分团队教学,合理分队,每队男女性别与班的比例一致,水平高的学生分到不同队中,让每一个人找到团队中的位置,学生为了获取知识、技能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所组成的团队集体。在学习进行过程中,他们以团队为单位多角度获取知识,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工作,彼此信任和尊重,荣辱与共,不仅练习技术,还要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深圳技术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一、教师应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调整部分不得超过教学进度所规定内容的30%(以学时计算)。
二、教师课前应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将安全教育落实进教案中。充分掌握授课内容、组织教法,了解学生情况、场地情况。课中讲解应简明扼要,示范准确,教法得当。课后应认真总结,填写教学小结。
三、教师在开学第一周应向学生介绍本校、本学期体育课程的开设情况,让学生了解我校体育课程的特点,并能科学、合理地选修大学期间的体育课程。
四、教师应提前到达上课地点,检查和安排好场地、器材,确保各种场地和器材的安全使用。课前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防止各种意外事故发生。
六、教师应于课前安排学生到器材室填写借物单、领器材。在课后清点数量并安排学生送还到器材室。教师应教育学生爱护场地和器材,若器材丢失或损坏,需书面说明原因并申报进行备案、处理。
七、教师上课应穿运动服、运动鞋,举止端庄。携带点名册、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案等教学文件。上课时师生应互致问好、严格考勤;检查学生服装,不按规定者要给予教育和处理;应认真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对身体不适合剧烈运动的学生,应布置其见习或安排轻微活动,未经许可,不得擅自离开。下课时应进行小结、师生互致再见。
八、教师上课不允许为了私事随身携带手机接电话、不允许穿戴影响运动的饰物,不得离开教学现场。
十、教师在上课时,如发现周边班级无教师上课,应主动上前进行临时处理,先安排好学生的教学,再派教辅人员及时通知教学秘书。
十一、为交流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每学期体育部有计划地实施部内的看、听课制度。
十二、教师应在停课后一周内完成学生考试成绩的登录工作;停课后两周内上交本学期教学工作小结、教案和听课记录表。
十三、对于缓考的学生,教师应在下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将缓考成绩上报教学秘书。
十四、教师认真遵守上述规定,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如遇特殊情况,教师应服从教务处统一安排。
深圳技术大学体育部
2018/5/14
深圳技术大学体育课程安全管理规定
(总则)
为贯彻执行教育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文件精神,规范深圳技术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保障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体育教学安全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特制订本安全规定。
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体育课程包括我校本科生的体育必修课与体育选修课程、体育早锻炼及辅导课、学校运动队的训练和竞赛活动,及我校组织的体育赛事和群众体育活动。
第二条 学校应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体育教学运动场地、设施及器材。体育部及物业公司应共同做好对我校运动场地、设施及器材的定期维护、保养与更换工作。
第三条 体育课程的任课、辅导和运动队训练教师(下称“教师”)应按照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及组织体育课程;应对我校参与体育课程的学生(下称“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包括体育课程对身体素质与运动负荷的要求、运动方法、器材和设施的正确使用方法、安全注意事项和学生自护自救常识等,及时制止学生危险行为。
第四条 教师应听取学生对自身身体状况的报告,可以按教学大纲、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学生的身体状况,对学生的教学和活动内容做出调整,建议学生改选课程或停止参与非必修的体育课程,同时通知体育部。
第五条 学生选修体育课时,应认真阅读所选课程的安全要求内容,结合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参与参与体育课程。患有重大疾病或不适宜进行较剧烈身体活动的其它疾病的学生,应在选择体育课程前去校医院进行相关检查,由医生出具病情诊断及建议证明,学生持医生证明到体育部办理相关事宜。
第六条 学生在参与体育课程中,如感觉身体不适或健康状态欠佳,应及时主动报告教师,避免剧烈运动或勉强锻炼。
第七条 学生如故意隐瞒健康状况,或不顾医生或教师建议而执意选择参与若干体育课程及部分项目测试,应自行承担运动对其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哮喘、视网膜疾病、急症病期以及其它不适宜参与剧烈运动的疾病的学生,严禁参加体育竞赛并要谨慎参与体育课程。
第八条 学生应对自身的健康与安全尽最大程度的义务。参与体育课程时,应遵守如下规定:(1)穿着运动鞋、运动服参加体育活动;(2)听从教师安排与要求,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严禁嬉闹争斗等具有危险性的行为;(3)进行高强度运动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4)遵守运动场地及器材设施使用规则,严禁违规使用场地器材。
深圳技术大学体育部
2018/5/11